国家人才培养计划

时间:2024-02-22 17:24:37
国家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视的,因为只有做好人才培养,国家才能发展的更好。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人才培养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吸收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成果,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我校关于实施专科“2+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科学合理制定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我校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一批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框架下,各专业根据行业、专业特点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三、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教学计划,要以专业调研为基础,及时把握社会、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按照服务型教育体系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准确定位,专业服务面向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湖北省、武汉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人才需求变化相结合,做到专业对接行业产业,并据此作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使人才培养方案既具有学校特色同时又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

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4、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对同一专业,应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或就业兴趣不同,制定不同的岗位方向课程,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5、增加专升本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满足学生深造和就业需求

针对学生专升本的需求,加强对专升本考试科目的研究,结合课程教学,增设专升本辅导教学内容,对专升本的学生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专升本录取率。结合专业教学,增加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和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要求,加强我校社会科学、人文艺术方面的课程建设,构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融合、德智体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国家人才培养计划2

一、基本内容:

1、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体现本专业及本校特色和服务面向(就业)定位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

3、主干学科

4、核心课程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6、学制与学分

7、课程设置及进程计划表

8、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不包括课内上机、课程实验、课程实训、

9、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10、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比例表

二、基本框架

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中,平台分为公共平台、专业平台、岗位平台,模块为某一专业的工作岗位方向模块和社会实践模块。

必修课程由公共平台、专业平台、岗位平台课程组成,体现共性教育;选修课由限选课与任选课组成。工作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为限选课程,学生应选择1个工作岗位方向模块学习;任选课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等;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或在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中取得的学分,包括创新创业学分、能力学分、素质学分等。学生可在选修课和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拓展活动中进行选择学习、提高,体现个性教育。

学时和学分设置

1、学时和毕业学分

课堂教学总学时含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控制在1600-1650学时之间。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周为30-40周,文、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周为20-25周。毕业学分为110-120学分。

2、学分计算

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单位,它反映了学生修读课程所需的时间。其最小单位为0.5学分,按以下原则计算:

理论课时按17学时为1学分; 实践课时按34学时为1学分;

课程设计论文、、实习、集中安排的实训课、军训、岗前综合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每周计1学分,自主学习环节每周或累计34学时计1学分。

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或在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技能、素质学分,可顶替除规定应获得学分以外的选修课学分,其计算及认定办法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3、学期安排及周学时数

每学年2学期制,每学期安排20周,其中教学周数17周,复习、机动周数1周,考试2周。课内平均周学时数不超过24学时。

三、课程设置

根据“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由教务部组织相关系部设置公共平台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各系负责设置专业平台课程、岗位平台课程、岗位位方向模块课程和专业任意选修课程。

1、公共平台课程: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职业人的要求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开设,保证学生的基本素质,满足共性需求,同时又要与专业课程有机对接,注重为专业服务。该平台的课程必修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7%左右。见下图、

公共平台课程设置框架

2、专业平台课程:该平台是同一专业学生均应修读的共同基础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跨专业类课程等。应用数学课程纳入专业平台,该课程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数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该平台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7%左右。

3、岗位平台课程:为某一专业各岗位方向模块共有的课程,为其岗位群工作任务相同的课程内容,包括岗位方向基础课、岗位方向核心课等。该平台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6%左右。

4、岗位方向模块课程含考证综合课程、:包括专业课、考证综合课程、岗前综合训练、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课程,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范围、就业岗位设置学分要求相同的`2个左右模块。规定学生必须修读其中1个课程模块并达到合格。职业资格证书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社会已开考的专业其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考证接轨,个别暂时无法接轨的专业其课程由学校自行设置。职业资格证书综合课程实行职业培训的教学形式,学生须获得与岗位工作方向模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该部分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5%左右。

5、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各个平台、模块课程之中。实践教学环节指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上机、各类实习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设计、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

各专业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军训3周含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第2学期末安排1周岗位认识实习,可与暑期社会实践贯通;最后一学年为岗前实践环节,包括部分专业选修课、岗前综合实训,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时间一般为1—3个月,其余为顶岗实习含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

6、选修课程:含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其它选修课等,是对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因此各系部开设的课程和数量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8%左右。其中学生必须获得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分共10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程为4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主要由教务部等负责开设,每学期滚动开

设,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积极参加在线自主学习以及第二、三课堂活动而获得的素质、能力、创新等学分可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7、涉外类专业或对应用外语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在岗位群平台或工作岗位方向模块课程中可设置“双语课程”和“岗位英语”课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提高学生岗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国家人才培养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